【#王健安:🇮🇹一夜回到...疫情前?】
#周末回顧:「疫情前惡搞,疫情後也繼續惡搞....人類果然學不會教訓。」在連續17個月的瘟疫摧殘後,歐洲大陸終於陸續大規模解封。去年此時正遭遇「疫情海嘯」重創的義大利,也趁著初夏開放大規模觀光——像是被病毒擊沈了近一年半的「水都」威尼斯,6月初也被列為「白區」重新獲准招待各國旅行團。
然而6月3日,還在準備重新開張的威尼斯人卻傻了眼,因為一艘9萬2,000噸級的巨型地中海郵輪「交響樂團號」(MSC Orchestra)突然從天而降、出現在威尼斯瀉湖,氣炸的市民團體於是緊急動員,派出「示威小船團」試圖包圍巨輪,憤怒抗議兼嗆聲。
事實上,交響樂團號是疫情爆發17個月以來,第一艘重返威尼斯的巨型郵輪,預計3天的停靠將接走7,500名遊客來一場環亞得里亞海之旅,而上下客的觀光人潮、消費、物資運補,也讓餓了一年的碼頭產也與觀光經濟引頸期待。
問題是「巨型郵輪入威尼斯」,一直以來就是引爆地方抗爭怒火的「觀光爆彈」。除了輪船帶來的蝗蟲式快閃海量遊客,往往是居民生活困擾的來源外,頻繁郵輪往來的汙染、波浪衝擊古蹟,以及對日常水上交通帶來的安全威脅,都讓居民長期抗爭忍無可忍。
更何況今年5月,義大利總理與國會才大張旗鼓地通過法令,勒令大型郵輪不准開進朱代卡運河,更不准進入「聖馬可廣場」所在的城中區水域。誰知疫情解封重啟觀光後,所有的禁令都突然找到了暫緩的藉口。各種拖延一場空的狀況,也讓反對派的威尼斯人集體暴怒。
.
支持觀光重返的意見認為,在17個月的疫情渴殺後,餵飽城市經濟才是永續觀光西的啟動優先;但反對派的輿論則舉「封城中恢復的大自然」——像是趁著觀光客消失重返威尼斯運河的海豚家族、成群不受打擾而悠遊各地的天鵝...為例,強調威尼斯真的觀光超載太久了,久到大家財迷心竅、忘記了生活的模樣。
.
「如果疫情前和疫情後,我們的生活方式仍是老樣子,那麼一切沒能觸動反省的犧牲,究竟有什麼意義?」憤怒的反對市民對著國際媒體如此咆哮著。
.
而這篇寫於2017年的精選文章,則試圖解釋這種累積的憤怒,是否也有幾分道理?
.
#威尼斯 #義大利 #Venice #觀光 #旅遊 #世界遺產 #水都 #旅行的意義